版权所有: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 | 湘ICP备05006070号 湘ICP备2020019784号
主办单位:常德市教育局 | 技术支持:常德市教育信息中心
单位地址: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朗州路263号 | 电话:0736-7222974
邮箱地址:no1seniorhigh@hncdsyz.cn
一、
谓语 |
划分句子成分的方法:
①核心分析法:主语 全句核心 宾语 (定语) [状语] <补语> 兼语 独立语
一般来说,(新)同学[都]办<完>了(入)学手续。
②层次分析法:八种句法成分: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动语 中心语
主 谓 .
定 中 状 中心语 .
动 宾 .
中 补 定 中 .
练习:校长邀请(各年级)(学生)代表[就学校伙食问题][与管理部门]进行对话。
二、特殊句式
(一)判断句
陈胜者,阳城人也。(《史记·陈涉起义》)
注意:和现代汉语“是”不同,古代汉语不用判断词。代词“者”是复指,引出谓语;语气词“也”帮助判断。
“者”表停顿,“也”表判断。
(二)省略句:于是(苏子)饮酒乐甚。 (《赤壁赋》)
军队被打败,土地被分割 |
(三)被动句:主语和谓语动词是被动关系。
1.被动表示法(不是被动句):主语的被动性质:兵挫地削(xuē),亡其六郡。(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)
2.句子结构可看出:①动词后+介词“于”+行为主动者:先发制人,后发制于人。(《汉书·项羽传》)
注意:不是“于”的被动含义,而是动词本身有被动含义,“于”只是引出行为主动者。
②“为(wéi)”+(行为主动者)+动词:身死人手,为天下笑。(《过秦论》)
父母宗族,皆为戮没。(《战国策·燕策》)
演变:为+行为主动者+所: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不(fǒu)者,若属皆且为所掳。(《史记·鸿门宴》)
③“见”+动词: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(《楚辞·渔父(fǔ)》)
不能直接+行为主动者,只能用“于”连接: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(《庄子》)
④“被”: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。(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转》)
(四)倒装句
1.宾语前置:①上古的疑问代词(谁、何、奚、安)做宾语,须放在动词前:彼且奚适也?(《逍遥游》)
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时,放在介词前:吾谁与为亲?(《齐物论》)
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: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(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)
也有不前置的:有事而不告我。(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)
③宾语用代词复指时:尹氏大师,维周之氐;秉国之钧,四方是维。(《诗经·节南山》)
2.状语后置:①介宾短语作状语: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(荀子《劝学》)
②介词“以”+宾语:具告以事。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
③介词“乎”+宾语: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。(韩愈《师说》)
3.定语后置:马之千里者(《马说》)
4.主谓倒装:甚矣,汝之不惠!(《愚公移山》)
三、词性的划分:
高考需掌握120个
高考需掌握18个:而、何、乎、乃、其、且、若、所、为、焉、也、以、因、于、与、则、者、之
四、字词
(一)通假字
“便要还家”:要(yāo),通“邀”,邀请。(《桃花源记》)
提醒:“通”≠“同”。太复杂了,不讲。同:古今字:莫:日在草中→否定/暮
异体字:羣/群;龍/龙
(二)古今异义
“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”交通:古:交错相通;今:原是各种运输事业和邮电事业的统称;现仅指运输事业。
(三)文学常识
“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”(《书愤》):伯(孟)、仲、叔、季
(四)一词多义:北市买长鞭/但愿人长久。
(五)偏义复词:契阔谈宴,心念旧恩。
(六)词类活用
1.使动用法:①动词的使动用法: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:项伯杀人,臣活之。(《史记·鸿门宴》)
及物动词用作使动(较少):晋侯饮赵盾酒。(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)
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:春风又绿江南岸。(《泊船瓜洲》)
③名词的使动用法(较少):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。(《毛遂自荐》)
注意:会有省略宾语的情况:诸侯不得而友(之)也。(《新序·节士》)(太复杂了,不讲)
2.意动用法: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:渔人甚异之。(《桃花源记》)
②名词的意动用法(较少):天下乖戾,无君君之心。(《封建论》)
3.名词用作(一般的)动词(这种情况比较普遍):范增数目项王。(《史记·鸿门宴》)
驴不胜怒,蹄之。(《黔之驴》)
方位名词也可用作动词:项王复引兵向东。(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)
4.(不是词类活用)名词作状语:雄州雾列,俊采星驰。(《滕王阁序》)
顺流而东行。(《秋水》)
补充:活用的规律:①两个名词连用,既不并列,也非偏正:遂王天下。(《韩非子·五蠹》)
②“所”+名词/形容词:故俗之所贵,主之所贱也。(《论贵粟疏》)
③能愿动词+名词/形容词:问其深,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。(《游褒禅山记》)
④副词+名词:秦师遂东。(《左传·僖公三十二年》)
⑤名词/形容词+代词:是欲臣妾我也,是欲刘豫我也。(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)
⑥名词+介词短语(充当补语):请勾践女女于王。(《勾践灭吴》)
⑦“而”+名词:不耕而食,不蚕而衣。(《盐铁论》)
其他的情况还有,但比较少。
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,然后再调语序。 |
最重要的事情!!!!考文言文翻译是直译!不是意译!!!!一定要直译啊!!!!